三峽大壩下魚群泛濫黑壓壓一片,50多公斤重的鳡魚到處都是,為什麼不讓捕捉?
隨著十年禁漁政策的實施,長江的魚群數量是越來越大了,特別是三峽上游這一段,魚群黑壓壓的一片,游客乘輪渡游玩時偶爾會發現上百斤重的鳡魚,這種魚非常兇猛,號稱「水中老虎」。
長江十年禁漁令是我政府于2020年1月發布的一項法令,旨在保護長江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并促進可持續發展。
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國漁業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長期的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長江生態系統遭受了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降,魚類資源枯竭,漁業生產陷入困境。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系統,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決定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令。
禁漁令實施后,長江流域的天然水域將禁止所有的漁業生產活動,包括捕撈、養殖、銷售等。
頒布長江禁漁令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我們過去從長江里撈的魚實在是太多了。
根據歷史數據,1978年長江的捕魚收獲量超過40萬噸,但是到了2020年,捕魚收獲量下降到了不足10萬噸。這種下降趨勢主要是由于長期的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所導致的。
過度捕撈是導致長江捕魚收獲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長江流域的漁業資源豐富,漁民們為了獲取更多的漁獲物,不斷加大捕撈力度。長期的過度捕撈使得魚類資源數量逐漸減少,最終導致了漁業生產的下滑。
環境污染也是導致長江捕魚收獲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長江流域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都對漁業生產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些污染使得水生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減少,進一步加劇了捕魚收獲量的下降。
現在的長江里別看魚多,但是這些魚都是人工放養的四大家魚,珍稀魚類的種群數量其實恢復的很慢。
長江主要幾種珍稀魚類包括中華鱘、白鱘、胭脂魚、花鰻鱺、川陜哲羅鮭和松江鱸魚等。
中華鱘是長江中的一種大型魚類,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同時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然而,由于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等原因,中華鱘的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
白鱘是長江中的另一種大型魚類,被譽為「水中大貓熊」。白鱘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白鱘的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已經滅絕。
胭脂魚是一種小型魚類,因其獨特的形狀和艷麗的顏色而得名。胭脂魚是一種底棲性魚類,主要生活在緩流或靜水中,目前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
花鰻鱺、川陜哲羅鮭和松江鱸魚等也是長江中的珍稀魚類,這些魚有的是因為過度捕撈,有的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而瀕臨滅絕。
由此可見,長江禁漁是迫在眉睫的事,漁民的網是不長眼睛的,不會因為中華鱘是保護動物就撈不起來它,漁政的工作人員也不可能隨時隨地盯著某個漁民看它打魚。所以,有人說長江禁漁是在搞「一刀切」,但是這個「一刀切」一點問題沒有。
首先我們要知道,鳡魚本來就是長江原生物種,它們的長大意味著長江生態保護到位,鳡魚不缺食物來源,相應的白豚也是不缺食物的。
鳡魚是鯉形目鯉科鳡屬中大型淡水魚類,因游動迅速、反應敏捷、上下頜特別長,又被稱作「竿鮒」。鳡魚身體細長,體型較大,體長約2米,體重可達50公斤以上,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等水域,喜居深水,多在緩流或靜水中覓食。
鳡魚是肉食性魚類,以其他魚類為食,也捕食蝦、蟹、水生昆蟲等。由于鳡魚兇猛且貪食,常因過度進食而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鳡魚是重要的漁業資源,但由于過度捕撈、污染等原因,野生鳡魚的數量也是在逐漸減少。另外,鳡魚可以彌補長江其它肉食性魚類的生態位,有它在才不會讓四大家魚泛濫,這可以平衡長江生態。因為鳡魚特別能吃,只要比它小的魚都敢吞下去。
網上有人發布長江鳡魚聚集的視訊,其實鳡魚在平時是不會聚集到一起的,這是他們在尋找配偶,大家不要誤會,三峽大壩的鳡魚數量還沒有泛濫到這種地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