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即便是在古時,人們對于城市衛生的要求也是極其嚴格。
無論是從古裝影視劇還是對古代生活描繪圖畫中。
我們能夠看到的景象都是干凈整潔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在街上亂扔垃圾會有什麼后果,跟如今的處罰是一樣的嗎?
眾所周知,「垃圾」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
如果做不到及時清理的話,很有可能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屆時就會面臨嚴重的后果,而在古代時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
在我國的歷史朝代中,對于垃圾的處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
那個時候城市有了一定的規模,人民的生活也都在一個城市里。
既然有了生物生活的痕跡,那麼必定的就會產生相應的垃圾。
其中主要以泔水和排泄物為主要垃圾,面對這些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
也有相應的措施,對于泔水當時有專門回收人員。
這些回收人員通常都會養殖一些牲畜,這些牲畜的胃口也都不小。
那時的普通人家每天能夠自家人吃飽就很不錯了,
那里還會有剩下的飯菜去喂牲畜,這個時候泔水的作用就體現了。
在他們回收之后經過簡單的處理,就能夠喂養牲畜了。
而排泄物通常也會被一些農戶當做是田間施肥的天然飼料。
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有著非常的作用,而像廢紙這垃圾也有解決辦法。
統一回收到一個固定的地點,全部將其搗成紙漿。
然后經過處理洗去雜質,這樣一來就能夠進行紙張的二次利用。
可以進行書籍的印刊和當做古代舉人使用的紙甲。
而在古時也產生了「廢品回收」的職業。
在《太平廣記》這本史書中,就有對廢品回收者的相關記載。
還因為這一職業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也是我國最早因垃圾回收致富的典型之一。
隨著朝代的發展在宋代還設立了專門管理街道的職位。
相較于之前的廢物利用,宋朝則是更偏向于打掃衛生。
專門設立了「街道司」還招募環衛工人,也可以說是體制內的工作。
對于垃圾的分類也更加細化,每一類垃圾都這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清理。
這對于當時環境的保護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在面對街道上清掃產生的灰塵,他們也是利用灑水的方式處理。
到了后面朝代的發展它們也曾延續了一些垃圾治理的方法。
但是也有的因為對垃圾沒能及時處理,而造成的一些影響。
其中隋朝就曾因為垃圾污染而丟棄舊城的例子。
漢朝時期也因為排水系統曾出現的環境問題,
面對著一系列的嚴峻問題,我國歷朝歷代有著相應的處罰措施。
「垃圾」一直都是我國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
無論是在當代社會,還是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對于亂扔垃圾都有著相應的處罰。
早在先秦時期相關部門就制定了相關的規定。
如果有人膽敢隨意丟棄垃圾,那麼就會面臨著嚴厲的懲罰。
在《韓非子內儲說上》里就有相關記載:「殷之法,棄灰者于道者斷其手。」
說白了就是一旦被發現亂丟,那麼大機率就會雙手不保。
可想而知在當時有多麼的嚴重,而這種懲罰制度一直延續到了秦代。
只不過在相關的處罰上有些許的不一樣,可以說是一旦被懲罰。
走在路上都抬不起頭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有些人都不敢出門。
在秦朝雖然不用斷手,但是比斷手的滋味還難受。
就是「刺字」聽起來好像是沒什麼損失,刺個字有什麼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它所刺字的部位是在「臉上」,刺的字是「黥」。
「黥」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有罪,被刺字的人走在街上也會毫無顏面。
到了唐朝類似的處罰廢止了,變成了普通的仗責。
尤其是往街道上潑排泄物的話,通常被罰60大板。
而對應的如果接到管理人員看到了卻不管不問的話,
則會是與亂丟垃圾的人接受同樣的處罰,可見當時的管理嚴格還是很嚴格的。
後來的宋明清三個朝代也有相關的禁令,只不過它們因為是延續了唐朝的處罰。
況且那個時候相關部門也開始成立,像那種亂丟垃圾的現象已經很少了。
到了民國時期處罰有發生了變化,處罰的方式也演變成了處罰金。
一直延續到現在以依舊如此,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也發生了變化。
古代的環衛工人叫做「條狼氏」,如今的我們就叫做「環衛工人」。
無論是在那個時代他們都是城市的「美容師」。
而面對垃圾的產生,如今也有了更加完善的措施。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去處,甚至還頒布了相關的管理條文。
便于更好的處理為城市的干凈整潔帶來了新的面貌。
同時也能看出無論是在那種時代的背景之下,
環境也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一個問題。
每個時代都為當下的環境衛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更是證明了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雖然有相關政策的頒布。
但沒有人們共同的遵守也不可能會呈現干凈的街道。
因此遵守規則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還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行。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對于城市衛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當時管理者的治理下,也呈現了一個兩阿紅的城市環境。
也更加說明了城市衛生需要一直被關注,不能懈怠。
這樣做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城市,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著想!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