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個名字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格外好聽的。因為他的祖父辛贊尤為喜歡霍去病,恨不得讓來他做自己的好大兒,可惜實現不了,便期望自己的孫子能像他一樣具有大將之風
所以「辛棄疾」和「霍去病」格外對稱,而他也沒有辜負祖父的一番厚望,不僅是「文藝青年」還是「威猛真男人」,文能提筆寫詩寫詞做文章,武能騎馬舞劍抗戰殺敵。
戰場上的「猛男」辛棄疾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是否一直朝著偶像看齊?
辛棄疾生在了金人占領北方的混亂年代,這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劇烈的動蕩。而這也決定了他一生都要為這個動蕩而奔走。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既是出色的詞人,也是果斷勇猛的猛將。
辛棄疾的祖父深受金人的欺壓,心中還對故國念念不忘。他常帶年幼的小孫子登高遠眺,殷殷的囑咐他一定要恢復家國的江山。
而這無形中在男孩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愛國的種子。所以長大后的辛棄疾便繼承了祖父的愿望。
他熱切地學習武藝,努力學習知識。他一生多次以少來勝多,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繼承了祖訓,立誓要擊退外敵來捍衛自己的國家,雖然最終這個愿望沒有達成,但他的品質可歌可泣。
那麼作為武將的辛棄疾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生于亂世的辛棄疾,自幼便繼承了家風家學,年少時就憑借著雄心壯志和過人的文武才能而出眾。
他還從小就受到祖父辛贊的愛國主義熏陶,明白是金人的入侵才導致國土不保。所以北伐抗金一直以來都是他畢生的心愿,也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15歲那年祖父敏銳地意識到,想要收復中原單靠文人的空談是不夠的,必須深入了解敵人的虛實。
于是他讓辛棄疾到金國去考進士,目的是讓他親身走一遭,體察山河的形勢、了解當地的地形和政治,為日后收復中原做準備。
二十一歲那年辛贊去世,辛棄疾明白自己肩負著爺爺一生的心血與期望,是時候作為一個漢族男人站出來了。
他在山東濟南扯起了抗金大旗,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義軍,還自任為主帥。這支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勇猛的壯士,皆下定決心與金人抗爭到底
辛棄疾也在戰場上嶄露頭角,他在戰場上奮勇當先、臨危不懼,給敵人兇獸般的震懾感,像頭犀牛一樣披靡沙場,有「青兕」的綽號。
而在這時,北方發生了重大變故,金主完顏亮被殺,而金國陷入了內亂。北方的漢人們像浪潮一樣蜂擁起義,其中屬耿京的義軍實力最強。
男人抓住這次時機,帶領屬下南下去投奔耿京,擔任掌書記,負責給耿京出謀劃策。剛到他的軍隊時,對方就面臨著一次信任危機。
義軍中有個叫義端的和尚盜取了軍印準備投敵金國。耿京大怒之下要殺了辛棄疾。他卻承諾三日內必擒賊返回。
男人馬不停蹄的狂奔千里,終于在金營里制服了義端,并且將其當場斬殺。
南歸宋朝之后,辛棄疾立志北伐金人。他在南宋的朝廷里多次上書請求征戰北伐,最終獲得了準許。
這一次他只率領了五十騎就深入金國大營,生擒了叛將李林,并且大勝而歸。這一戰讓男人聲名遠揚,成為當時備受矚目的英雄人物。
但是主和的太平派束縛住了他的手腳。在仕途上他主張擯棄悠久和親的政策,大力練兵來備戰,并且還積極主張北伐金人。
然而他卻因為這些事激怒了秦檜,導致被多次彈劾,辛棄疾在官場上輾轉沉浮四十余載,卻有三十七次起落。
可是他卻從未放棄為自己的國家說話,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根深蒂固的是他對江山的熱愛與忠心。
1207年辛棄疾病重的臥榻不起,可得知金兵再次來犯,他用最后的一點力氣還在高喊「殺賊」,以示他此生未了的心愿。
一生傳奇的男人,最終還是因為國事無主而含恨離世,他那堅定執著的愛國精神,至今令人動容。
八百多年過去,辛棄疾仍然是中華民族精神象征,他篳路藍縷、興師問罪的氣概,并且他對家國的忠心,至今依然鼓舞和激勵著中華兒女。
辛棄疾不僅有勇有謀,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那麼他創作的詩詞又具什麼特點呢?
在南宋朝廷里,辛棄疾歷任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安撫使。他訓練軍隊、發展生產,為北伐做準備。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直言敢諫,男人總共被革職查辦了7次。前線將領的剛烈氣概與朝堂腐朽氛圍格格不入,壯志難酬的他只能在詩詞創作中寄托政治理想。
陳亮也是是南宋頗有氣節的政治家、文學家,同樣主張全力抗金。他與辛棄疾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國家的復興事業。
二人之間的友誼深厚,他們在政治上的主張一致,又都是文學男中年,因此在交流中總是激情四溢直抒胸臆。
某天陳亮決定去拜訪辛棄疾。那年冬天的大雪,卻沒擋住他的一腔熱枕。兩人見面后便開始在雪中煮酒道英雄,將天下大事隱在談笑中。
半夜酒醒,陳亮回憶起夜晚抒發的慷慨陳詞,不由的大吃一驚,
而男人知道官場備受打擊的陳亮的心思,就寫下了《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贈送給陳亮,暗示對方自己也是性格直爽的人。這個舉動進一步的加深了二人的友誼,很快便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摯友。
辛棄疾的這首詞,是他的豪放派詞作的經典代表作,在詞里他借醉中回憶,追憶當年金戈鐵馬、悲壯殺戮的沙場歲月。上片描繪了軍隊陣容的威武與雄壯,戰馬騰飛、利箭出手、殺氣騰騰。
而下片則寫出了詞人要為國盡忠的決心,卻也無奈自己功成身退,已是白發蒼蘇的年紀。
詞的開篇這種豪放的氣魄,仿佛帶著陣陣金戈鐵馬的聲音,更是一位亂世英雄流著血淚在吶喊,這種豪放,噴涌著愛國主義的熱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在辛棄疾死后,陳亮悲痛欲絕。他在悼念對方的詩文中寫道:「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這句話表達了他對男人敬仰的情感,以及對他們未能共同完成北伐事業的遺憾。
隨著歲月的流逝,辛棄疾和陳亮雖然都已離世,但他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仍然激勵著無數的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辛棄疾的人生充滿傳奇與爭議。他既是文人又是武將,融會貫通難以定性。他的仗義執己可歌可泣,他的豪放不羈令人歡喜。但咱們也不得不問,一個人究竟該何去何從?他的選擇值得大家深思。
他的生命如火般燎原烈烈,他的詞句像水一樣澎湃不息,然而千百年過去后對于他的爭議還是沒有決斷。咱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與眾不同的人?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