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廠子里怎麼有棺材!」1997年,遼寧錦州凌川酒廠搬遷竟在老廠房挖出了「棺材板」,工人紛紛感嘆不吉利,但廠長來了立刻嗅著鼻子趴在地上,稍后他竟大笑起來:「難道你們沒聞到香味?咱們挖到寶了」!
酒廠里挖到棺材本就不吉利,工人們正覺晦氣,而廠長卻開心得說挖到寶貝了,于是工人們好奇的問道:「這棺材也是寶貝?廠長你怕是喝醉了吧?」
廠長搖了搖頭,說到:「你們懂啥呀!咱們這可是挖到了木酒海,這周圍應該還有,我們繼續挖!」
眾人紛紛不解,一名工人好奇地問道:「廠長你說啥?啥是木酒海?我怎麼聽都沒聽說過?」
廠長解釋了起來,說:這古人常說「海量,海量...」其實并不是指酒量大如海的意思,這海量里的海,就是指木酒海的海。
眾人聽完后,便紛紛合力在附近繼續挖了起來,不一會,他們便又挖出了三具木酒海,果然,泛著濃郁的酒香,沁人心脾,還沒喝呢,就光聞著味兒,就讓人醉了,有著一股微醺的愉悅感。
後來廠長讓工人們將這四具木酒海用瓶子分裝了起來,藏入酒窖。
陵川酒廠挖出木酒海的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專家聽聞后,特意前來鑒定酒液,這一鑒定讓專家們也都傻眼了,這些木酒海上竟刻著「道光廿五」的小字!
也就說,這些老酒,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光陰了,而這四具木酒海,每具就有約4.5噸重,而且酒液香醇濃厚,順滑綿柔,簡直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之所以這四具木酒海的品質如此之高,除了酒液當年本就是高品質,儲存時間久外,還與其保存良好有關。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老酒,為何會保存的如此之好呢?有人認為,這主要在于好酒深埋地底會保存的更好,更有利于酒的后期轉化。
比如「女兒紅」的故事,就是相傳在女兒出生時,父親將一瓶上好的黃酒深埋樹底下,等女兒18歲出嫁那年在挖出來喝,味道超級贊。
其實這個說法,是比較局限的,埋在土里儲藏,適合黃酒,卻并不適合白酒。
白酒在儲存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氧化、酯化,其酒液里的內含物質也在不斷地轉化,如果深埋在土中的話,會導致酒液吸附泥土中的異味,導致酒體出現其他令人不悅的雜味,這會讓酒的品質急速下降。
那麼陵川酒廠挖出的這幾樽百年老酒,為什麼卻保存的這麼好呢?
專家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酒廠挖出的木酒海,其用料用的是長白山的紅松,這樣上等的木材,能夠起到防潮防腐,不易變形的作用,同時這種上好木材具有很強的透氣性,能夠保證酒液的正常轉化。
并且這些酒都采用了特殊工藝制作的,在制作之初,就在為以后多年儲存做準備。
比如在釀造的過程中,發生普通氧化還原反應、分子締合反應、酯化反應等過程中,維持了獨特的酸堿平衡,促進了乙醇和水分子的緊密結合。從「木制酒海」溶解到酒中的獨特香味及營養成分使白酒辛辣味大大減少,口感綿甜凈爽,回味悠長。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酒體本身的品質得過硬,這是根本條件。
好喝的老酒,一定是在新酒階段,就非常好喝的。如果一款酒在新酒階段就很難喝,那麼儲存多少年,品質上都不會有什麼質的飛躍,因為它本身就毫無任何品質。
陵川酒廠本身就是百年老牌,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大受歡迎,深受嘉慶帝的喜愛,陵川酒廠出品的白酒,因其品質極高,還被嘉慶帝封為宮廷玉液酒。
其實挖出老酒在當今來說,并不是什麼太過稀奇的事兒了。1972年就有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里,挖出了大量的隨葬酒。
只是這些酒由于年代太過于久遠,保存也不是特別到位,酒體已經發黃,上面還漂浮著一些不明物體,專家們沒敢品嘗。
不過相傳郭沫若先生當時淺嘗了一口,嘗完后皺著眉頭,一言不發,所以到底好喝不好喝,也沒有其他人知道。
1974年4月,考古專家在遼寧省葉茂台村的一座遼墓里,挖出了兩件白瓷注壺,里面有液體在不停晃動,打開一看,聞了聞,感覺像是酒液。
當時考古專家品嘗了一下,發現沒有什麼味道,淡如水。后經過鑒定,這的確是來自遼代的美酒,但是木塞腐壞之后,酒精已經揮發了,現在的成分只有水,所以沒有任何味道。
要說古墓里保存了最好的美酒,自然要屬1983年5月,在溫裕王陵出土的乳鼠酒,這瓶酒顏色晶瑩紅艷,歷經4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考古專家打開上面密封的蓋子,頓時酒香撲鼻,可當專家準備品嘗時,發現酒上漂浮著三只未長毛的乳鼠,瞬間沒了品嘗之意。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白酒,更是源遠流長,名震海外,而古人的釀酒技術和儲酒技術,更是讓后人感到驚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