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影視劇里還是在我國歷史朝代上。
「仙衣飄飄」似乎也成了古人穿搭的一種標配。
雖然看上去非常的美觀,但是「衣擺拖地」也成了一種常見現象。
尤其是皇親貴族他們的服飾尤為夸張,走到哪都是視覺中心。
那也不免令人好奇,古人的衣擺這麼長拖到地上難道不怕臟嗎?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早期人們的服飾主要還是以便利為主。
并不像是如今影視劇上的那麼華麗和夸張,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會產生古時人們都穿著長長拖尾的思想。
貧民百姓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天的生活除了辛苦勞作以外,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那個時候他們的服飾可與我們想象中有著極大的差距。
他們的服裝一般也被叫做是「短衫」,不是因為他們買不起長袍。
而是在古代窮人也就只能穿短衫,因為地位地下的緣故。
同時也有著一個好處,能夠方便干活。
而在材質上面貧民百姓的用料也有著極大的差別,
一般他們所穿的衣服用料多為粗麻布和獸毛混紡制成的。
雖然沒有那麼的柔軟貼服,但是在耐穿度上面還是極其優秀的。
更何況貧民百姓的收入也不固定,
通常置辦一身衣物的錢也抵得上一家子好一段時間的生活費了。
所以在對于古代的相關記載和影視劇中,能看到百姓們的衣服上幾乎全都是補丁。
而在《論衡》這一史書中還有著對于百姓穿著的要求,
其中有一句話的意思大概不能露膚也不能拖地。
可見在那個時候只要能有衣服穿,就已經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
加上通常他們一天到晚都在農地里干活,衣服也非常容易被弄臟。
一洗衣服清潔劑的使用也是一筆花銷,所以有些農民為了不弄臟衣服。
甚至還會選擇光著膀子下地干活,干完之后重新穿上衣服。
而這也是普通人家的真實寫照,像那種長袍加身衣擺拖地的現象。
大多也都存在于皇親貴族和王族世家之中,那麼他們為什麼能這樣穿?
在古代時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的穿著搭配也不大一樣。
就像貧民百姓只能穿短衫,而稍微有頭有臉的家族就可以穿著華麗。
其材質與普通的用料還不一樣,有錢人家往往會在意衣著的舒適度。
所以布莊想要賺錢自然也就要用料上下手,往往以棉,絲等舒適的面料做衣。
為了入得有錢人家的眼,在外表上也要下不少的功夫。
紡織和針織刺繡等工藝一眼可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制衣數量有限。
所以如果想要置辦新衣還要提前到布莊定制才可。
除此之外,古人在顏色的選擇和衣著的長度方面還有著嚴格的要求。
在那個時候貴族能夠穿的顏色一般多為紫色,
而做生意的商人和普通家境富裕的連長袍都不能穿。
不僅僅是用來區分身份,其次更是古人對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征。
也就是說在古代的大街上如果一個人的長袍越長,
那麼此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就已經決定不會太低。
街上的行人見此狀況通常也會選擇有意避讓,以免與之發生沖突。
同時在古代的時候也并不是什麼時候想穿長袍就能穿的。
有些長袍在古代也是一種「禮服」,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會有指定的服裝要求。
就比如在歷史上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慎夫人因為深受寵愛。
便在衣服上下了功夫,當即就讓后宮的人給自己置辦了一身衣服。
沒想到因為這一身衣服受到了皇帝的責備。
只因為慎夫人的衣擺太長,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
面對這樣的情況皇帝當即就發了火,直接讓下人把慎夫人的衣擺給剪了下去。
而從這里也能看出即便是宮中的嬪妃,也不能夠隨心所欲。ADVERTISEMENT
更不要說是在古代時的貧民穿錯衣服會有怎樣的后果。
尤其是在重要場合如果穿錯衣服的話,很有可能還會面臨抄家的風險。
所以在有些影視劇中,無論什麼時候都穿著華麗的長袍是不符合常理的。
那日常生活里他們的衣服也會稍許拖地,難道他們都不怕弄臟兮兮的嗎?
況且衣服又那麼長,臟了也是不太好洗那他們是怎麼清洗的?
長袍既然是皇家貴胄和王公世家才能穿的衣服,
那麼他們的衣服臟了自然也是用不著自己洗的。
畢竟最不缺的恐怕就是下人了吧,他們在清洗衣服的時候自然也會非常用心的。
一般貧民家的清洗方式就是那個木槌敲打,在河邊清洗。
大戶人家洗衣就是把衣服泡在木桶里,加入一些洗滌劑。
有時候會用雙手仔細揉搓,畢竟主子的一件衣服就算是一個月的俸祿怕是都賠不起的。
當然也不排除的是有一些古人的衣服穿上一次之后就扔掉了。
花這麼錢置辦的衣服,結果就是個一次性的。
咋不說人家是大戶人家呢,也印證了一句話有錢人就是豪橫。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長袍不是人人都能穿上的。
貧民百姓的衣服是怕弄臟,而王家貴族根本不怕臟。
因此也輪不到我們去操心,古人的智慧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聰明的多。
縱觀我國歷史朝代中的服飾,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色。
而如今也仍舊是我國傳統服飾的傳統文化,甚至還會定期舉行漢服節。
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我國的民族文化,漢服也不僅僅只在國內存在。
在國外也有很多身著漢服的中華兒女,將我國的大國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