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外賣」想必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尤其是當代年輕人。
上班工作以至于根本沒有時間去做飯,這個時候外賣就成了首選對象。
那麼也不禁疑惑在不發達的古代,如果他們想吃某個飯店的菜。
他們都是以什麼方式吃到嘴的,難道在古時就已經有了「外賣」?
其實「外賣」這一服務在古代早就有了,并不是現代生活的產物。
只不過在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外賣」的概念。
在古代百姓們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吃飯,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身處皇宮的皇帝,「一日三餐」也是餐餐不落的。
而「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糧食是古代的重中之重。
有了糧食那麼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就會大大提升,對于飯菜的要求也就會變高。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飯館的出現,讓人們選擇的種類變得更多。
在王公貴族和商人家庭之中成了首要選擇的地方。
但即便是再好吃的飯菜,那些有錢人家也不能說是天天駕馬車出門吧。
浪費來回路上的時間不說,
這似乎也不是很現實的事情,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的?
這個時候「外賣」的服務就應運而生了,通常也只存在一些大戶人家之中。
他們的選擇通常是讓自家的下人去店里點好,等到做好的時候就可以送到了。
這也就是最開始的外賣形式,因為沒有通訊方式所以也就只能多跑一趟了。
這樣看來似乎非常的不方便,但如果想吃也沒有辦法。
而「外賣」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書》之中就有對外賣的相關記載。
那個時候的長安城經濟繁榮,百姓們的生活也是安居樂業。
有人想要買什麼商品的話,在商家閑暇之時還能夠送貨上門。
這也就是外賣的最初原型,隨著時代的繼續發展。
「外賣服務」也在不斷提升,在唐朝的時候逐漸成型。
只不過的是在唐朝時期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上外賣。
面對如此老百姓只能選擇把食物打包帶走。
官員幾乎不可能出現在集市上隨意吃喝,這是在唐朝時期有著明文規定的。
畢竟也是朝廷的公職人員,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朝廷的顏面。
隨意吃喝的話容易打破百姓心中的敬佩思想。
于是點外賣的傳統就開始在官員之間傳開,成了當時的一種風氣。
到了宋朝之后「外賣服務」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也是外賣最為興盛的一個時期,百姓們也有「點外賣」的機會了。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但這種現象可以在清明上河圖里看到。
都知道清明上河圖在一定程度上,記載了宋朝時期的百姓生活的狀態。
而在圖上也能歐看到許多個拎著食盒來回穿梭的人。ADVERTISEMENT
他們就是當時的「外賣員」,他們不是專門送外賣的人。
在那個時候他們就是飯店里的店小二,「送外賣」也只是他們的兼職而已。
那個時候的用來儲存飯菜的工具還沒有如今這麼的先進。
具有保溫的效果,那個時候就是簡單的木盒。
最多也就是在外殼上面下一些功夫,敷上一層錫箔和牛津布。
還有的一種方式就是放置暖盤,所謂的暖盤就是熱水。
用熱水溫著放置食物冷卻的時間慢一些,在當時的那個時候。
這何嘗不是一種好的保溫方法呢。
不僅如此就連當朝的皇帝對于這種方式也是喜聞樂見。
因為身份的緣故出現在百姓之中,那肯定也是要引起不小的轟動。
但他又特別的喜歡民間小食,那「點外賣」也成了皇帝的常態。
可見「外賣」這一服務早在古代時就已經出現了。
只不過隨著朝代的更換和通訊方式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點餐方式。
不僅省時又省力,也推進了行業的一個新的發展。
「外賣外賣」顧名思義就是外面賣的東西。
只要跑腿費給的到位,不管買家想要的東西在哪里。
外賣小哥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得送到客戶手里,可見他們為了生活是多麼的不易!
尤其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總能在城市的各處看到外賣小哥的身影。
但也正因為有了他們,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
「吃外賣」也成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不僅好吃還省去了做飯的功夫。
如果選擇自己做飯的話可能從買菜開始就得糾結,
但是點外賣不一樣,只要確定好自己想吃什麼。
手機軟件一打開搜索關鍵詞,不吃半個小時就能吃到心心念念的食物。
如此快捷又方便何樂而不為呢,而外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可能在下班之后想要一起吃飯,但休息的時間又不夠充裕。
那麼這個時候外賣也就派上了用場,提前點餐正好下班吃上。
吃飯時還能夠與同事朋友互相分享,空閑之時還能聊聊天。
這樣的相處方式不僅自己舒服,同事也是非常樂意的。
然而在「外賣」盛行的現代社會,同時也有著一些弊端。
對于食材方面可能會有些稍稍的松懈,因為我們也并不知道商家是如何處理的。
很有可能會在里面添加各種各樣的黑科技,來保持飯菜的新鮮感。
而經常吃外賣的話對于自身的營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所以當有些年輕人在家里點外賣的時候,父母通常也都會斥責一頓。
然而他們也是出于對我們身體的考慮,因此外賣偶爾吃一頓還是可以的。
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阻擋人們對外賣的熱愛。
縱觀我國的朝代歷史,不難發現我們如今生活中的一些行為。
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雛形,我們咋自此基礎收上又進行了變形。
使得生活方式更加便捷,享受的同時也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