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往往會用銅錢或者金銀進行貿易活動。
宋代時又出現了紙幣,也就是古裝劇中的「銀票」。
薄薄的一張紙卻價值千金,拿到錢莊能兌換相應價格的金銀財寶。
僅憑一張紙就能擁有萬貫家財,因此很多人會選擇鋌而走險。
那麼,為何很少聽說有人偽造「銀票」呢?古人又是怎樣預防造假的呢?
最早人們以物換物來交易,比如張三需要買米,但沒有交換的媒介(錢)。
所以張三把家里的羊抵給了別人,換成了大米。
但不會每一次都能碰到有同等需求的人,所以將羊換成了牛,又用牛去找滿足條件的人。
漸漸地,人們發現這樣以交換的方式獲取物品非常麻煩。
于是用天然的「貝殼」充當中間的媒介,相當于將貝殼視作錢。
這也就是為何只要和錢有關的東西,都是「貝」字旁的,比如賬、財等。
貝殼之所以能充當錢,就是因為海邊才有貝殼,運到內陸路途遙遠,成本也高。
後來,隨著青銅時代的到來,貨幣由貝殼轉變成了自己鑄造貨幣。
主要就是一些金屬貨幣,我國古代是銅錢、黃金、白銀等。
不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金屬貨幣就顯示出了它的弊端。
在進行大額貿易的時候,這些貴金屬的重量太重,非常不方便。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紙幣就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商品經濟發達的宋朝,也就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交子現世后,得到了宋朝中央的大力支持,隨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紙幣。
之后,就存在了紙幣、銅錢、金銀一起在市場流通的情況。
到了清朝,還創造出了票號,相當于銀行,徹底將紙幣推向了巔峰。
紙幣不同于金屬貨幣,它自身的價值低,但獲利率非常高。
如果有人掌握了紙幣的造假技術,對于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
那麼,古人在沒有科技手段的條件下,該如何預防紙幣造假呢?
現代的紙幣,雖然也存在造假的情況,但很容易發現偽造。
而古代的銀票,既沒有現代精確的檢測方法,又沒有高超的科技防偽,它們又該如何?
其實,銀票看似制作簡單,實際上隱藏了很多那個時代的智慧。
即便是科技發達的當代社會,都不一定會完全以假亂真。
首先是銀票上的圖案,制作工藝完全是由皇家絕對掌控的。
設計和制作銀票的工匠,是經過皇帝特許,只對皇帝負責的。
而且入選后,這些工匠一生都服務于皇家,平時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嚴格的監管。
為了不讓他們泄露機密,會將他們安排在封閉的作坊內。
要知道這些工匠,原本就是民間較為突出的繪畫雕刻大師,再經過統一的培訓。
因此他們掌握著最高端的雕刻技能,普通造假民眾也無法仿造銀票上的紋路。
銀票經過了層層制作后,會由中央發往各地錢莊。
錢莊并非誰都能開,只有經過朝廷的特允才可開設發放銀票。
在防偽上,朝廷還會定期到各個錢莊監察。
只要錢莊內的賬目和實際銀票對不上,朝廷就會立刻收回其發行的權利。
因此,錢莊為了自己的發展前景,也會在收到銀票后仔細檢查,同時杜絕造假幣。
其實,銀票難以造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銀票的原材料十分稀少,幾乎呈壟斷的狀態。
明朝時期,銀票所用到的是「桑皮紙」,到了清朝則改為了「
高麗紙」。
桑皮紙由桑皮樹制成,而桑皮樹只有南方的特定區域才有。
況且還有專門的人員看管著,所以從原材料上普通百姓也很難接觸到。
再說到高麗紙,原產自高麗國,本身原材料就十分珍貴。
因此高麗紙一般上作為貢品進貢到我國,而且是只供給皇室,普通民眾無法接近。
同時,高麗也會嚴禁這種原材料流入我國民間。
銀票所用到的原材料,再加上特定的花紋,甚至在花紋之間還存在著標記。
這種標記并不是誰都能第一時間發現的,需要拿特殊的工具辨認。
因此,從原材料到制作工藝,再到發行,想要毫無破綻造出假的銀票,幾乎不可能實現。
古人的銀票也并非現在的鈔票,任何時間都能使用。
銀票有固定的使用期限,超過這個期限銀票就會作廢,換成新一批的銀票。
因此銀票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朝廷會定期為銀票「改頭換面」,收回之前的版本。
所以即便有人下了很大的功夫去造假,可能當他造出來的時候,已經換了另一批的版本。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相信沒人浪費時間去琢磨吧。
即便做到如此地步,對防偽的工作還是很謹慎。
比如銀票還有限定的地區,超出地區范圍便不再流通。
因此,古人制作的銀票上一般是有三個信息的:面額、發行日期、流通區域。
當有人拿著銀票到錢莊支取時,掌柜需要查驗此人身份信息。
緊接著,根據銀票上的信息,查明票號找到票源。
因此,種種防偽手段加在一起,民間普通的民眾幾乎很難造假銀票。
雖然很少人造假,但在銀票剛剛流行時,還是存在很多造假事件的。
之后朝廷為了管控這種行為,就出台了相關的懲戒政策:
偽造銀票的人處死,第一個告發揭示造假的人賞錠五銀。
并且還將這句警告刻在了銀票上,起到了絕對的警示作用。
沒有錢是小事,但丟了命就得不償失了。
不僅如此,為了鎮住造假者,還出台了連坐政策。
造假一經發現,輕刑是自己喪命,重刑會被株連九族。
可想而知造假的代價有多高,后果有多嚴重。
因此,從政策上也能勸退不少動了歪心思的人,讓造假者能知難而退。
雖然古代的防偽技術,遠遠沒有現代高端,
但無論從原料、印花技術,還是監管上,都能起到很好的防偽作用。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