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步步為營,伴君更是如伴猛虎。
自古以來,「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登上皇位披上那身黃袍,殺父弒兄反叛奪權。在各個王朝中,皇位都是伴隨著無數的血腥。
唐代的玄武門政變,清朝的九子奪嫡都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一將功成萬骨枯。
可帝王也是人,在沒有利益爭端的前提下。君臣之間也存在兄友弟恭的存在,而康熙和福全就是最好的證明......
順治十年,福全出生。雖然其生母董鄂氏并不大得寵,但順治仍極為看重這個「長子」。
四歲起福全便在宮中啟蒙讀書,老師是翰林院學士范承謨。當時漢學興起,其特請范氏教誨福全讀書識字。
在順治十一年冬,玄燁降生。跟這位弟弟相比,福全性情穩重好靜讀書,而玄燁則是活潑好動,頗具靈性。
雖然兩兄弟性情迥異,但竟都讓其父皇十分喜愛。
咋子野史中六歲那年,兩人曾一同在宮中接受范承謨啟蒙教育。有一次順治興致大發,戲言詢問二皇子長大后的志向。
當時福全已六歲,脫口說想當一位賢明的王爺。
順治皇帝聽后大感詫異,而旁邊的玄燁則是表示自己要效法父皇治理天下。之所以這樣問,也絕非僅僅只是一時興起
要知道順治的長子牛鈕早逝,而下面的福全名則應順循為嫡長子。但見其本人生性淡泊,未對儲君之位上心也絕非終非帝王之材。
相反玄燁這個幼子,雖然現在是好動貪玩了些但野心勃勃心懷天下更適合成為一代君主。
順治十六年太子之位仍懸空,可此時在位皇帝的身體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肅親王等大臣見狀都勸對方傳位于福全,以此來穩固儲君人選。
然而順治心中已有定論,在傳召大學士湯若后皇位的繼承人也徹底被定了下來。
因為玄燁已患過天花身體強健,從某種程度來看,這也可以保王朝基業長治久安。而在玄燁被確立為太子,順治帝也于不久后駕崩離世。
在玄燁也正是康熙登基后,因為稚嫩當時功臣之子多有奪嫡之心,幸而湯若望等忠心輔導,扶持少主,才使得其得以親政開創康熙盛世。
那麼,在「搶了」福全皇位后,二人之間的關系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康熙繼位后,因朝廷內部混亂不堪也逐漸導致權力主要集中在鰲拜等幾位大臣手中。為了平衡朝政,其特封福全為裕親王,後來又任命他為議政王大臣,借助對方的力量來制衡鰲拜的勢力。
事實上雙方的這種政治結盟對雙方都大有裨益,康熙得以清除鰲拜的強大勢力的阻礙,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福全也因助康熙掌權而獲得信任與地位。兩人實為利益共同體,這也是他們始終保持良好關系的基礎。
可雖大權在握,福全也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責任,但其始終對康熙忠心耿耿,不參與朝廷中的黨爭,只關心國家和百姓的福祉。
在三藩之亂時,他更是全力支持康熙,為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功。
更重要的是,在戰后他也并未因功自傲,而是繼續在宮中侍奉長輩,對自己的弟弟也是君主保持著尊敬和忠誠。
正是對方這種不爭不搶,謙遜和退讓的態度反而使得他與康熙關系越發融洽。
但雙方之間也曾存在過嫌隙,在康熙三十五年的一次戰斗中,福全卻因擔心皇子胤褆的安全,未經請示就私自下令停止戰斗,導致清軍損失慘重。
為此康熙大為惱火,嚴厲斥責了對方。事實上,對方之所以斥責福全也是因為盯著二人的眼光太多了,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而福全也明白康熙的用意,在朝堂之上對方也主動承擔責任接受了處罰。
如此也堵住了那些,上書福全不聽昭令而要求嚴懲對方大臣的嘴。其實康熙雖表面上對福全進行了懲罰,但實際上仍然對他信任有加。
并且他在事后還封了對方生母為皇考寧謐妃,并允許她出宮與福全團聚,這些都是對福全的關愛和補償。
雖然一開始福全與康熙的兄弟情誼,的確算得上是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和政治目標之上。但後來他們在相互支持和理解中共同成長共創輝煌,這段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誼也逐漸成為了一段佳話流傳后世。
正如史書上所記錄一樣,福全的一生都在為國家效力,他也參與了康熙時期的許多重要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是平定噶爾丹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福全展現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和對戰局的把控。他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還在戰后安撫百姓,恢復生產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多次擔任欽差大臣的證局中,他更是巡視各地整頓吏治。同時也打擊貪污腐敗,為國家政治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擔任過兵部尚書時,更是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為國家的安全和繁榮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直至福全晚年時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其逐漸退出了政治舞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他在閑暇時這個曾經的親王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康熙四十二年去世,51歲的福全撒手人寰。在塞外巡視的康熙,更是連夜趕回了欲王府前去悼念兄長。
甚至說在其逝世后,這位殺伐果斷的帝王甚至直接輟朝五日。
清朝的歷史長河中,裕親王福全以忠誠、智慧和對國家的無私奉獻成為了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
他為康熙皇帝分擔重任平定邊疆,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其與之間的深厚情感也為世人樹立了兄弟情深的典范。
但無論如何,這些事情已經成了過去的歷史。而咱們能做到的,也只是在史書或野史中找到些關于當年的真相和看見一絲風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