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人類是否是孤獨的?這是一個我們一直想要找到答案的問題,實際上,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搜索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們搜索外星人的方法其實極為有限,一種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搜索有可能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搜索外星信號基本上都是在無線電波段進行的,這是因為無線電波可以很容易地穿越星際空間,其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的設備相對比較高效,并且所需要的技術也不高,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我們人類也會使用無線電波向宇宙中發射信號,并期待得到外星人的回應。
所以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如果外星人的科技水平與人類差不多,那他們也很可能會通過無線電信號來呼叫我們,假如我們在宇宙中發現了出自人工的信號,并且確定它不屬于我們,那就意味著,確實有外星人在呼叫我們,而我們也發現了他們的存在。
實際上,由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于2016年啟動的「突破聆聽」(The Breakthrough Listen)項目,就一直在致力于搜索外星信號的研究,2023年,該項目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的研究發現了8個疑似出自人工的信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搜索外星信號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一樣了。一方面來講,宇宙空間中充斥著巨量的無線電信號,我們卻需要盡量對其一一甄別,另一方面來講,要確定一個無線電信號是不是來自外星人,需要對信號的各種特征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可能的來源,比如人類的無線電干擾,自然的天體現象,或者儀器的誤差。
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繁瑣的任務,需要大量的數據和計算,以及高度的判斷和推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任務僅憑人工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們需要人工智能的幫助。
正是基于這種思路,該項目設計了一種叫做「β-卷積變分自編碼器」的深度學習模型,它可以在無人干預的方式下,自動識別出觀測數據中可能存在的「候選者」,其效率比傳統的方法更高,同時還保持了更低的誤報率。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該模型分析了來自「綠岸望遠鏡」的高達150TB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來自太陽系附近820顆恒星,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該模型識別出了20515個「候選者」,在此之后,他們利用人工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發現了8個疑似出自人工的信號。
研究人員表示,這8個信號分別來自5顆不同的恒星,與我們的距離在30至90光年之間,它們都是無線電波段的窄帶信號,也就是說它們的頻率范圍很小,只有幾赫茲,而這種特征很難用自然的天體現象來解釋,所以它們更可能是出自人工的信號,這是因為自然的信號通常會有一定的頻率分散和波形變化,而出自人工的信號則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控制。
除此之外,這些信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們的頻率都存在著一定的漂移,而與之對應的是,這5顆恒星都至少擁有一顆已知的行星,所以我們還可以合理地推測出,它們的發射源應該是位于這些恒星的行星之上,正是因為行星的運動(如公轉和自轉),才造成了這種漂移。
當然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只能說發現了疑似出自人工的信號,而不能就此確定有外星人在呼叫我們,根據「突破聆聽」的消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該項目還會持續關注這些信號的發射源,看看這些信號會不會重復出現,同時也會將這種深度學習模型應用于更大的數據庫之中。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令人期待,或許我們距離發現外星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遙遠。